湖北武汉协和江南医院“红色引擎”惠民生工作纪实
今年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协和江南医院党委围绕“精准施策、竞级提质,打造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目标,严格落实上级党委部署和要求,坚持“党建促发展,党员全覆盖”的思路,扎实推进“红色引擎工程”,注重培育“红色头雁”接地气,建强“红色阵地”聚人气,激活“红色细胞”振士气,着力打造党建与业务建设一体化“红色医联体”服务品牌,切实将“红色福利”惠及百姓,推动了医院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
夯实党建基础,筑牢红色基石
据该院党委书记韩军同志介绍说,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为指针,严格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党委书记带头,带动党委班子成员定期研究、部署、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党委班子成员各司其职,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实行党委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抓好基层党支部各项任务组织、督查和落实,确保有序推进。此外,党委班子成员秉承“头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学习制度及中心理论组学习,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筑牢意识形态防线。截至目前,按照规定流程组织成功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8次,中心组学习8次,其中,开展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一次,撰写课件、发言稿、心得体会20余篇,结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十八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主动做好对照,查摆自身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撰写心得体会文章20余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观看《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淬炼》等反腐倡廉影片,增强党员干部党风廉政的自觉意识。利用党员信息排查契机,对全院291名党员进行一对一信息采集和宣传教育,保障所有“红色细胞”不掉队。此外,我们还配合“建党96周年”、“建军90周年”、“精准扶贫”、卫生下乡、3.5学雷锋、“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积极组织宣传国防教育、志愿服务社区行、义诊送温暖、认领“微心愿”、防汛应急援助等主题实践活动40余批次,彰显了医院社会公益特性,搭建了服务群众多方平台,拓宽了服务影响。
服务惠民,推动医院品牌发展
该院院长刘承云告诉我们,医联体和分级诊疗还是要看医疗价值和医疗效能的!这是一个中国医改解决许多现实难题的切入点、突破口和抓手!医联体和分级诊疗是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也是突破医改难点的有效举措之一。该院在武汉协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以托管为契机,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抓手,以快速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让江夏人民在家门口以低廉的价格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据了解,协和江南医院通过立足拓宽服务半径,建立“分级诊疗”医联体网络,强化与所在辖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充分发挥区域医疗资源优势,将“红色纽带”贯穿基层卫生服务民生全过程,实现并带动技术联合建设目标。与武汉协和医院成功实现远程会诊和网上转诊,与区域内23家基层卫生院和1家精神卫生中心签署紧密型医疗共同体合作协议;并与金港社区服务中心签署托管协议,形成了上联省、部属医院,下联基层卫生院的互联互通新模式。并通过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了转诊绿色通道,实现了一、二、三级医疗机构间的病人转诊无缝对接,有效减少了医疗风险和安全隐患。同时,该院党委不断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的支持力度,初步形成以“协和医院为龙头、协和江南医院为枢纽、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立体诊疗结构。实施医联体建设以来,通过健康之路无边界系统和本院绿色通道共收治基层卫生院转诊患者18人,均临床治愈。充分发挥医联体红色纽带作用,通过健康之路无边界系统转诊至协和医院重症病人5名,其中,成功向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转诊的一名腹主动脉夹层危重病人,经及时手术治疗,已临床治愈。
据介绍,在武汉协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有近20余名协和知名专家教授入驻协和江南医院,开启常态化“家门口”专家门诊惠民生模式,通过实实在在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高效医联体建设。随着,协和医院托管不断深入,百名协和专家进江夏已然成为常态。多学科广覆盖的学术互动,增进与协和医院交流,更夯实了医院能力基础,20余项新业务新技术不断刷新医院历史。
托管细则成功签署,各项细化举措随之落地开花,医院门诊就诊量不断攀升,日均达1600余人次;为了更好满足群众就诊需求,医院率先在全区启动“银医通”系统,改变传统现金支付模式,实现“银行卡、支付宝、微信”多元化支付方式;设置自助挂号机、报告单打印机60台,方便患者线上、线下多渠道挂号及报告取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16%门诊挂号、缴费工作均实现自助化。同时,为了有效缩短排队等候时间,医院启用“一体化排队、叫号及分诊”信息平台,信息网实现全覆盖,革新传统“医生喊、导医叫、患者找”格局,实现了医生“一键式”电子屏及语音提醒,患者“一目了然”清楚就诊信息及就诊科室,极大缩短了排队等候时间;自动发药系统,更是将智能化模块运用在处方识别、药品选取及快捷配发全流程,提升“一站式”窗口服务效能。
另一方面,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优化信息网络,建强“三大系统”远程诊疗。为畅通医联体医疗机构间信息互通,该院坚持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群策群力逐步实现心电、检验、放射“三大系统”与基层卫生院远程信息网络对接。截至目前,已将心电、检验等网络免费延伸到乡镇卫生院。率先在全区启动并建立了“远程心电中心”,与区属14家基层卫生院建立了心电网络远程系统,已接收基层卫生院上传2788余名患者心电图报告,并及时诊断出心梗、冠心病患者120余例,实现了实时传输心电数据、即时诊断,节约了患者心电诊断时间,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心电诊疗业务水平;建立了以物流中心、检验中心、质控中心和数据中心为一体的“区域检验中心”,与13家基层卫生院签署共建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协议,截止目前共完成4679项检验数据,实现了检验结果“一单通”,弥补了乡镇卫生院检验科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减少患者的支出负担。后期,依托“互联网+”技术平台,还将建立健全超声、放射远程信息系统,实行远程会诊、协助诊断,切实发挥我院技术能力优势,指导基层实施并推广适宜开展的诊疗项目,带动、协助基层技术能力建设。
“我们还加强巡回医疗帮扶频次,把医联体终端建实,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该院李小燕主任跟我们介绍说道,医院根据基层需求,不定期组织党员骨干指导基层业务能力建设,不定期选派党员专家、骨干组成红色医疗服务先锋队,巡回技术指导,定点对相关专业进行对口帮扶,派驻专家到基层开展坐诊、查房、讲课等,帮助基层确定并开展特色专业,对专业的发展进行指导。今年以来,院党委先后组织党员专家深入法泗、范湖、山坡等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10余次,举办知识讲座15场,接待健康咨询1000余人次,发放健康宣教资料2000余份,测血压1200余人次,测血糖800人次。
此外,为加强对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沟通和技术支持,在医院党委班子的组织下,该院党委建立了以山坡街中心卫生院、金口街中心卫生院及南阳村卫生室为驻点,辐射南片、西片近10个乡镇医疗服务圈,组建医疗专家库,按分类指导原则不断强化对基层卫生院、村医务室医务人员进行定向技术指导和培养。
刘院长告诉我们,“我们就是希望通过一对一带教,手把手示范,面对面传授,尽我们所长,给他们(基层)急需的、实用的治疗技术,真正增强医联体终端诊疗能力!真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服务!”
协和江南医院公众号
健康管理中心公众号
就医咨询:027-87959179(发热门诊24小时咨询电话)
027-87958740(一站式服务)
行政咨询:027-87959138(院办)
投诉电话:027-87958689(监察科)
行政值班:027-87953249(非正常工作时段)
体检中心:027-87959103
武汉市江夏区纸坊文化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