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我们普外科成功收治了一位来自孟加拉国的外籍病人(DM),他是中国地质大学的一位留学生。回想当时他被急救120送来的情形,我们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2015年2月28日临晨三点多,急救车的呜呜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医护人员从车上匆匆抬下一名病人,只见他一声不吭,双手紧紧地抓住身下的垫单,身体蜷缩一团,手背青筋暴露,汗如雨下。普外科值班医生---丁云医生根据丰富的经验马上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由于第一次收治外籍病人且病人病情急重,需要马上手术,丁云医生当即联系了科主任—黄鹏博士。黄主任十分重视,连夜组织科委会就病情进行了精细分析与讨论,并与科室医生一起于凌晨四点左右为患者施行了急性阑尾手术。
手术很顺利,但接下来的住院时间里,我们却遇到了种种的麻烦。之前陪伴DM来医院的同学都陆续回到了学校,只剩下一位跟他皮肤一样、说着一口本地英语的同学照顾他。因为我们谁也不能准确无误地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他们交流,所以对于接下来的护理工作,我们既好奇又担忧。每日查房、护理时我们只能面带微笑,用简单的中文短句或是简单的英语“good morning”、“how are you”与他交流。正在犯难时丁云医生和责任护士潘利萍来了。
“Hello, I am the attending doctor Ding yun. Your operation went well. Please do not worry. You will have anti-inflammatory fluid therapy and other treatments in the following days. I will make the rounds of the wards every day and you can let us know whenever you feel unwell or doubt”;“Hello, I am the attending nurse Pan liping……”(你好,我是你的责任医师丁云,你的手术做得很成功,请你不要担心,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你将接受消炎补液等对症冶疗;你好,我是你的责任护士)听着他们口中说出的一串串英语,一股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跟他们一样,与外国友人顺利交流。
对于陌生的环境,外国友人并不是很习惯,怎样与人沟通、在哪里购买生活必须品及术后流质饮食等,都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系列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明确分工:潘老师和丁医生负责翻译,我们负责采购生活用品,最终问题都一一解决了。工作之余,我们喜欢和他们聊聊天,简单的英语加上动作,同时借助手机翻译软件,使交流变得轻松,几天的接触不仅让我们提高了英语水平,还了解了很多孟加拉国的人文风情。
DM很快痊愈了,出院的时候他强烈要求与我们合影,他说: “The doctors and nurses let me feel the warmth of home with their meticulous care.”(医生和护士细致的关怀照料让我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他脸上灿烂的笑容、洁白的牙齿和那竖起的大拇指留在了我们心中。
这超越国界的爱与感动,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大家在心里暗下决心:我们一定要做得更好,让更多的患者在这里得到春天般的温暖!
普外科 吴昊

左一:DM的同学 左二:丁云医生 中间:DM 右一:王娟老师 右二: 徐丽护士长